整個亞洲文化圈里,中國文化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。它不僅融于文字語系、歷史發展,還從習俗節日,乃至營造精神中彰顯存在。而中式傳統建筑則是行業的“藏寶庫”,它薈聚了五千年時光的沉淀與選擇。
美好生活,親身來見
“零距離”品鑒之旅,小鎮再出發
在國內,若以“生活”為切入點,再沒誰能比「小鎮」更古韻古香。
汲取傳統營造法則,挖掘千年人文變遷,綠城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造出一座座理想小鎮、特色小鎮,宛如諾蘭在《信條》中“時間反演”的操作,讓曾經的江南園居“倒放”進現實世界。
于是,中國古典主義人居美學思潮,即得以具體落地。
9月22日-23日,綠城·梨園灣小鎮“零距離”品鑒之旅再度啟程,數位宿遷家人帶著“久聞不如親鑒,美好就要相見”的期待,來到“月中桂”建筑美學發源地,實地踏訪莫干山觀云小鎮、杭州桃李春風兩大經典之作,通過“居、游、學、業、養”多維角度,沉浸式感受小鎮“綜合體”的生活魅力。
莫干山觀云小鎮
植物園式生活,猶如闖進一處“彩色森林”
“秋葉染七彩,猶如百花開。”
當車輛一路行至莫干山麓,漫山顏色的層次感,便從遠方走到眼前:黃山欒樹、銀杏、紅楓......它們率先褪去“夏裝”,以火熱身姿登上“山林舞臺”的C位,藏起對來年的憧憬。
彩化、亮化、美化,隨著“彩葉景觀帶”的鋪開,豐盛的色澤令初來乍到的梨園灣家人,猶如闖進潑墨山水畫中,為日常打上“畫質”的蒙版。當家人步入「云麓閣」合院組團,街巷布局,白墻黑瓦,禮制的進退有序從精神之上,賦予小鎮生活濃郁的“水墨”氣息。
金秋九月,丹桂飄香,家人們細數鎮內各類植株、各色果樹,便被一陣清幽的香氣,勾去“魂兒”。循香而至,只見那桂花樹下,已鋪好一張“金色的地毯”。偶爾間,家人還能細觀幾朵自然降落的金桂花。
人們常言:莫干山,有一座“萬國建筑博物館”。而在觀云小鎮,家人仿若搬入“亞熱帶植物園”中,感受綠色低碳、尊重自然的生活本貌。
“這樣的生活,實在是太仙了!”有家人說道。
畢竟,近5000畝半山緩坡處,僅用1200畝造了觀云小鎮,余下3800畝空間中,18洞國際高爾夫球場占1300畝,最后2500畝莫干山生態山林,則保留生態原貌。
正是這樣的大手筆,方才能成為家人的“心靈棲息地”。
杭州桃李春風
造小鎮,更要造一處理想國
江南園居的情韻,有山的巍峨,也有水的溫潤。
山與水,是一組生活的催化劑。如果說,莫干山觀云小鎮是源起于「山」的青蔥;那么杭州桃李春風便出自水的純粹。
青山湖畔,順應著秋意的感召,家人們在涼爽微風的照拂下,來到杭州桃李春風。從“生活小鎮”到“產業小鎮”,如何用配套為家人生活提供保障?在桃李春風,家人看到梨園灣未來生活的可能性。
備受家人們認可的“硬核實力”,不僅出自宋式美學在飛檐翹角、瓦當窗欞、榫卯斗拱等細節上的精益求精,更源自理想生活的共鳴。
按照“三個中心一條街區”的建筑理念,118畝小鎮中心“春風里”正靜臥小鎮之中:頤養健康、家庭學習、文化旅游、休閑運動......
如果說“房子是生活的容器”,那么在桃李春風,生活不再追求數量,還要兼顧質量——以三代人愛好興趣入手,定制全天候、全覆蓋、多層次的“園區生活服務體系”。家人們一路感受下來,對于綠城小鎮的追求,有了全新認識:在小鎮,生活永遠是“主打歌”。
每一次“零距離”品鑒之行,都是一場理想生活的提前“彩排”。
“美麗建筑,美好生活”,八字質樸箴言,道盡綠城對家人的態度。在綠城小鎮之中,屋檐下的幸福日常是能被“圖騰化”的信仰,唯有生活最珍貴。
為何有人感慨:“一生總要住一次綠城”,因為,綠城不止提供“生活的容器”,還有“生活的方式”、“生活的延續”......綠城小鎮,是一座能陪伴家人共成長的小鎮,它總有全新的內容,全面的服務,給人幸福的“亮點”。
當家人踏上回程的歸途,“零距離”的結束,意味新生活的開始:他們,心懷對綠城·梨園灣小鎮的滿心憧憬,在這座以“梨文化”為主題的城市秘境花園農旅生活小鎮中,未來,前路有光,溫暖且明媚。
版權說明:再次感謝原作者辛苦創作,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。